昨天(6月28日)晚间九时许,如果你恰巧在微信后台编辑图文消息并发送预览,会发现手机页面顶部会出现这样一行提示:此为预览链接,将在500次预览或12小时后失效。
新榜反应迅速,迅速推送相关文章,并推断,“若消息属实,之后那些为乐蹭热点而发预览的公众号,将无法达到理想的传播价值”。
文章还通过测试发现,预览也不可发送到朋友圈,并认为这一做法“进一步断绝了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”。文章并没有分析微信对预览作此限制的原因。
微信此举应是对自身bug的修复和切断大规模谣言传播的双重考虑。
众所周知,微信订阅号一天只能推送一次。当然,一些“特权主体”,比如央视、人民日报等的微信公众号是不受推送限制的。6月29日微信公众号“央视新闻”上午推送2次,下午及晚上推送4次,一天推送总计6次。
为了增加推送次数,或者解决遇到突发事件时当天推送额度已经用完的问题,很多微信公众号运营者采用发送预览的方式来应对。只要朋友圈的好友足够多,或者有庞大的社群,即使是发送预览链接,也可以获得相当的阅读数据,达到不错的传播效果。事实上,确实有一些微信公众号通过卖预览也能获利颇丰。
这就在某种程度上绕过了微信关于推送次数的权限设计,是一个显然的bug。现在规定预览的阅读次数,纵使你有再多好友与再庞大的社群,也会成为烂在手里的一把烂牌。
预览生意存在良久,微信自然心知肚明,为何此时推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,当不是修复bug这么简单。或者说,同时也有着别的重要考虑。那就是切断以预览为管道的谣言传播。
略举一列。6月12日下午,上海浦东机场发生一起爆燃事件。微信公众号“上海全知道”在知晓现场实际情形的情况下,依然以《网传浦东机场爆炸还有蘑菇云!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》为题推送文章,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10w+。
这篇文章即是“上海全知道”通过预览推送的。虽然这篇文章很快被举报删除,但其造成的以讹传讹的影响恐怕难以完全清除。
也可能是因为并不是正式推送的文章,“上海全知道”事后并未受到微信的任何处罚。我们知道,如果以传播谣言论,关它15天或者一个月的“小黑屋”也不为过。
事实上,之前已经有因预览文章涉嫌传谣而被网络主管部门处罚的先例。
天津港“8.12”事件期间,郑州晚报微信公众号因发布涉天津市谣言被依法关闭,郑州晚报相关负责人被河南省网信办依法约谈。而郑州晚报也正是通过编发微信预览,并发布至该报新媒体微信工作群和其他新媒体平台,致使谣言扩散转发,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。
对于网络谣言,网络主管部门一直呈高压态势。最近国家网信办发布的《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》,目的之一就是针对“少数应用程序被不法分子利用,传播暴力恐怖、污秽色情及谣言等违法违规信息”。
由此可见,对预览功能设限,也是极其自然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