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早,自媒体人的朋友圈,比平时更费流量。我连续刷了10屏,都是这个画风。(事实证明,加太多同行的微信真的不是好事)
仔细研究了一下,才发现这是微信团队新出的分享功能。目前该功能只对苹果用户开放,功能键也非常隐蔽,用户体验不太友好。具体操作步骤如下:
1. 你在某公号文章里看到一段非常有共鸣的话,想分享到朋友圈。首先你需要长按选中这段话。
2. 在跳出的功能选项并没有找到分享,需要翻页进入下一行。跳出的三个选项,第一个是苹果自带的共享功能,可以共享到其他应用。后两个都是分享功能,我测试了一下,两个功能并无区别(测试状态下的bug?)。
3. 点击分享功能后,直接跳转到朋友圈分享页面。你可以选择再编辑文字发送。
发出来的观感是这样的。没到1分钟我就收到了朋友对这张图审美的吐槽。不知道此举是否是为了保持微信产品团队一贯“克制”的价值观,整张图走的是黑白的极简风格,确实算不上美。整体由三部分组成:用户自主选择的文字、公众号名字、文章链接二维码。
朋友问我这是否会成为一个刷屏级功能,我本人持观望态度。总结了下四点原因(有些是我主观体验,欢迎留言交流):
1. 微信产品团队的价值观注定了
净化朋友圈一直是微信一直在倡导的事情,也是张小龙每次在公众视野里出现一定会强调的。不管是对公号文章里诱导关注转发的文字做严格限制,还是屏蔽有强烈诱导分享功能的H5小游戏,以及一直盛传但未被证实的朋友圈人数超过2000人会自动屏蔽部分内容等等,各种规则让重运营推广的自媒体人越来越难钻空子。
为什么二维码放的是文章链接而非公众号二维码?因为它的本意是分享而不是推荐。这一定是微信团队考量后的结果。
2. 从逻辑上,这个功能是to B而非to C的
普通用户想要分享文字出去,是直接一键分享链接方便,还是选中分享确定三步方便?不管是从用户体验还是从营销成本来说,答案都是显而易见的。(多一个步骤要流失多少用户?运营人员内心在滴血)
另外,我们可以参考一下QQ音乐做过的类似歌词海报功能。它的分享逻辑是用文字来推荐歌曲(音频)。而朋友圈经常看到的经典台词截图的分享逻辑是用文字来推荐影视(视频)。
所以,用文字来推荐文字,真的能让微信的生态变好吗?只不过是标题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。所以,本质上讲,这个功能的真正受众也许只是新媒体运营人员。
3. 从运营角度上来说,提高了留存成本
我们都有亲身体会,不管是分享到朋友圈还是发给朋友,文字都是线上交流最有效率的方式。
黑白色调是否能讨喜就不讨论了。单说字体的设置,二维码的密集度,就已经让很多处女座受不了了。
在朋友圈看到,如果不点开,根本看不清字。而如果要点开的话,所用的流量就是一张图的流量,还要消耗等待加载的时间。问题就来了:和真正的图片相比,它的信息量不够且不美。而对于纯文字来说,他要花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理解同样的内容。如果要用这种方式去推广,实际上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行为。
而如果在群聊或者好友对话框里出现图,同样有信息量不够且加载速度慢的问题。一些高质量的群会设置严苛的规定,比如不能发语音,不能发大图,不能发无意义的大表情之类,都是为了提高群聊效率。超过50人的群聊,发图显然不如直接发文字,更加不如发链接(链接可以显示头图、标题和摘要,是三重曝光)。
4. 所有朋友圈里的图片都是有鄙视链的
什么?鄙视链?这是真的。
两行字放在面前,你可能需要经过思考才能选择出自己更喜欢的那个(这也是我鼓励大家做“标题党”的原因)。可是两个美女放在面前,你不需要2秒,就能知道哪个是自己的菜。
图片的感知更加直观。这也是为什么美女的自拍无数赞,你的自拍无人问津了。
这会造成朋友圈更严重的流量倾斜,也就是所谓马太效应。在日益厚重的朋友圈生态,如果想让用户点开你的图,要么你是美女,要么你的图很好看,要么你是某个领域的KOL。或者是这样能读懂所有信息量不需要二次点开的。
都不是?那还是乖乖转发链接吧。其实好看的头图+吸引眼球的标题+走心的分享语,就足以让人在你的朋友圈驻足了。
当然,我还是觉得这个功能还有很多可玩的地方。比如微信会不会参考知乎的分享功能,更加注重版权上的B端体验。(知乎的文字复制到其他网站,下面会附带作者的知乎ID及原文链接)以及分享功能审美上的优化。
最后还是拭目以待吧。年底了,产品经理们的KPI都完成了吗?
******
作者系“仕图”新媒体总监,“我的朋友菜菜”主理人,写鸡汤爱吐槽的毒舌少女。